会议报道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23年2月12日,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复宏汉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年妇科肿瘤免疫治疗圆桌讨论会”在北京人卫酒店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担任会议名誉主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继红教授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李小石秘书长作为主办方领导参会并致辞。
会议聚焦妇科肿瘤的免疫治疗,传递前沿进展、讨论临床诊疗思维、交流分享诊疗经验。会议邀请国内妇科肿瘤领域近20位专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术交流,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开幕式
孔北华 教授
会议主席
孔北华教授表示,近年来妇科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特别是在复发性子宫内膜癌和复发性子宫颈癌治疗方面疗效显著,免疫疗法为妇科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联合应用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筛选治疗优势人群至关重要。免疫治疗使患者获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伴有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可累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其不良事件谱独特,但大多数不良事件可控,可有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治疗前基线检查评估,提前预防不良事件,做到早期诊断、全程监测、合理处理。我们期待更多高效低毒免疫治疗方案的问世,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造福广大妇瘤患者。
刘继红 教授
会议主席
刘继红教授谈到,近年来妇科肿瘤领域取得的新进展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使医生手中又有了更多“武器”,关键是这些新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而且在三大瘤种中,卵巢癌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次会议的充分交流与探讨,期待为今后的研究方向碰撞出更多的思路和想法。大家围绕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交流妇科肿瘤规范化、个体化、精细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妇科肿瘤相关学科和研究领域不断进步。
马 丁 院士
名誉主席
马丁院士认为PD-1/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更是影响了目前的诊疗格局。在宫颈癌领域,免疫治疗的应用已见成效;子宫内膜癌方面,随着新疗法的实践,看到了很大的希望;卵巢癌维持治疗的疗效得到大幅提升,各个治疗阶段均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随着临床研究的继续深入,治疗手段持续更新,新的药物不断出现,免疫治疗在妇科肿瘤中将有更大进展和无限可能。
李小石 秘书长
主办方领导
李小石秘书长代表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对本次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马丁院士、孔北华教授、向阳教授、刘继红教授及参会专家对本次会议的辛勤付出和精心筹备表示感谢,同时也对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对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搭建一个学术平台,各位同道能够充分交流,共同推进妇瘤诊疗规范化水平,为“健康中国2030”助一份力。
宋 坤 教授
开幕式主持
学术报告
1
主持 / 张国楠教授
会议讲者 / 徐沁教授
福建省肿瘤医院徐沁教授分享《2022宫颈癌免疫治疗最新进展》,从免疫联合(放)化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双免疫联合疗法&双抗疗法及其他疗法四个方向,分享了2022年度在宫颈癌领域开展的7项免疫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成果,展示了宫颈癌免疫治疗领域更新的新辅助治疗、IO单药、IO联合、IO+ 疫苗等研究成果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和良好安全性,显示了免疫治疗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随着免疫治疗在宫颈癌中的广泛应用,未来,免疫联合疗法的探索将更加丰富,如∶免疫治疗前移、去化疗方案(双免疫、双特异性抗体、IO+新靶点)等也将大放异彩,我们期待更多免疫的联合使用改善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解决免疫耐药、免疫应用时机、联合顺序和剂量等问题。
会议讲者 / 姜洁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姜洁教授分享《斯鲁利单抗MOA及宫颈癌Ⅱ期临床数据》,从药学特性、宫颈癌Ⅱ期临床研究和妇瘤领域临床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创新型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具有亲和力高,结合表位面积大等独特MoA,在MSI-H多瘤种中获益明确,为妇科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机会和希望。
讨论环节
2
主持 / 王晓黎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刚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学军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谭燕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张克强教授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宫颈癌不同阶段的临床应用以及Chemofree的治疗趋势展开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临床治疗原则首先是要遵循指南。妇科肿瘤治疗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已进入了靶向和免疫治疗新时代,但放化疗仍然是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基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方案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和突破,是宫颈癌未来治疗的发展趋势,免疫联合治疗前移也是当前宫颈癌治疗临床研究探索的方向,期待有更好的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疗效,真正达到Chemofree。
3
主持 / 向阳教授
会议讲者 / 王登凤教授
四川省肿瘤医院王登凤教授分享《2022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最新进展》,2022卵巢癌免疫治疗方面,ESMO免疫治疗在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更新的含铂化疗+贝伐+IO的方案未能达到主要研究终点,需要进一步研究活检样本,以更好地了解晚期复发性OC的免疫学特征;但IO+PARPi±贝伐的方案却取得了疗效和安全性上的获益,其结果鼓舞人心;2022年ESMO免疫治疗在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领域更新的IO(双特异性抗体)单药、IO+贝伐珠单抗等研究亦初步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期待进一步结果的公布。随着免疫治疗在卵巢癌中的不断探索,通过患者筛选和联合用药有望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
2022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进展突出。免疫单药方案,帕博利珠单抗、多塔利单抗、斯鲁利单抗治疗MSI-H/dMMR子宫内膜癌疗效突出;免疫联合方案,KEYNOTE775研究经更长时间的随访后,可乐组合仍显著改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PFS、OS和ORR,继续支持在经治的aEC患者中使用可乐组合作为标准治疗。PARPi、抗-PD-L1和抗-VEGF三联治疗耐受性良好,期待进一步结果。免疫治疗新发子宫内膜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辅助化疗治疗高危子宫内膜癌研究正在开展中,以明确免疫治疗能否用于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
讨论环节
浙江省肿瘤医院陈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高嵩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勉教授就卵巢癌中免疫治疗研究方向及MSI-H/dMMR和MSS/pMMR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问题展开讨论。
大家认为,对于卵巢癌,免疫治疗目前效果不佳,需要探索免疫逃逸机制以及免疫微环境。而子宫内膜癌向来被认为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友好”型肿瘤,不论MSI-H/dMMR,还是MSS/pMMR型患者,都表现出不错的肿瘤响应,免疫治疗开启的新时代,前景令人鼓舞。
会议总结
向 阳 教授
向阳教授表示,本次会议围绕妇科肿瘤的诊治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成果颇丰。在多种治疗手段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肿瘤治疗新理念变得尤为重要,妇科肿瘤的理论应用和临床实践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药物的问世也为我国的肿瘤治疗带来新希望。同时期望未来中国的临床试验走向国际,通过全球的临床试验开展,为我国患者带来更多机会!
大会在各位专家精彩演讲及讨论中圆满闭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