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专家、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专家学术支持的"子宫颈癌三级防控学术交流系列会"在武汉圆满落幕!
会议聚焦宫颈癌三级防控体系的临床实践与前沿进展,汇聚国内妇产科专家,通过主题演讲、案例研讨与学术交流,为加速实现我国消除宫颈癌目标贡献智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儿医院张蔚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丽萍教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王晓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吴鹏教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吴绪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余楠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分院贾英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熊家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祝达教授、武汉儿童医院赵良平教授参加会议。会议由张蔚教授、薛凤霞教授、韩丽萍教授、王晓黎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权威领衔:直面挑战,共绘蓝图
孔北华教授代表主办方对与会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众所周知,子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其病因明确,主要是由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在欧美发达国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然而,我国由于疫苗接种比欧美国家晚,目前疫苗接种率较低,筛查覆盖率也不够高。此外,我国还有不少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尤其是局部晚期、转移复发患者的治疗存在诸多难点。因此,子宫颈癌仍是我国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
孔教授指出,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了加速消除子宫颈癌的全球战略倡议,我国政府也做出了庄严承诺,力争在本世纪末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尽管我国多年来在子宫颈癌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未出现拐点,发病率仍在持续攀升。子宫颈癌的防控任务依然艰巨。本次会议的召开,旨在通过专家们的学术交流,优化子宫颈癌的预防、筛查、治疗等各个环节,推动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战略目标。
▲孔北华教授致辞
马丁教授再次强调,我国子宫颈癌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他指出,尽管我国HPV疫苗接种比国外晚了十年,但值得欣慰的是,国产疫苗已经问世。然而,目前我国HPV疫苗接种率还不到10%,距离2030年将疫苗接种率提升至90%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强疫苗接种的宣传和监督工作尤为迫切。为此,我们已经发布了两版疫苗接种指南,为子宫颈癌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此外,在二级预防筛查方面,我国筛查率仅达到国际标准的一半。因此,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寻找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方法,将筛查率提升至70%。子宫颈癌防控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希望与会专家共同努力,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控策略,争取在2030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内,做好子宫颈癌的防控工作。
▲马丁教授致辞
学术前沿:解读策略,共话应用
第一环节由张蔚教授和薛凤霞教授共同主持
▲张蔚教授、薛凤霞教授
中国HPV疫苗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的解读
孔北华教授从指南的制定背景、意义以及更新的亮点等多个维度解读了《中国HPV疫苗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内容。2025版指南首次提出了男女共防的概念,这不仅强调了高危型HPV相关疾病的负担,同时也关注了低危型HPV相关疾病的负担。依据WHO的疫苗评价标准,新版指南新增了对疫苗有效性的评价内容,并明确指出保护效力是衡量HPV疫苗有效性的“金标准”。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指南对高风险或特殊人群的推荐建议也进行了全面的更新。2025版指南的发布,对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普通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北华教授作报告
全球HPV防控策略演变
吴鹏教授分享了《全球HPV防控策略演变》,从HPV病毒的探索历程、子宫颈癌防控措施及策略的演变、非子宫颈癌HPV相关疾病的防控措施及策略演变,以及子宫颈癌三级防控体系对非子宫颈癌HPV相关疾病防控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HPV传播途径多样,持续感染可引发多种HPV相关疾病。尽管子宫颈癌的三级预防策略已逐步建立,但距离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仍有差距,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应对。与子宫颈癌相比,非子宫颈癌的HPV相关疾病防控仍处于早期阶段。子宫颈癌的三级防控体系为非子宫颈癌的HPV相关疾病防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吴鹏教授作报告
临床子宫颈癌防控一体化策略,助力中国子宫颈癌消除
吴绪峰教授分享了《临床子宫颈癌防控一体化策略,助力中国子宫颈癌消除》。目前,我国已发布多项指南及共识,为医疗机构开展子宫颈癌医防一体化服务提供了指导意见。医防一体化服务的要点包括:①以女性健康为中心,整合不同年龄和需求女性的健康服务,实现三级预防的互联互通;②整合医疗系统内外部资源,建设联动互通的区域化信息网络,推动区域内子宫颈癌防控资源的共享;③共同建立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子宫颈癌防治服务向连续、整合、系统化转型。同时,我国已在多地积极探索成人预防门诊建设,并积累了子宫颈癌医防一体化服务模式。期待未来将这些成功经验推广至全国,加速实现子宫颈癌消除目标。
▲吴绪峰教授作报告
热点碰撞:聚焦临床,共探难题
第二环节由韩丽萍教授和王晓黎教授共同主持
▲韩丽萍教授、王晓黎教授
同而不同-从WHO疫苗临床评价指南看九价HPV疫苗(酿酒酵母)的保护作用和安全性
余楠教授作了题为《同而不同-从WHO疫苗临床评价指南看九价HPV疫苗(酿酒酵母)的保护作用和安全性》的报告。自19世纪首支疫苗问世以来,疫苗每年可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推动人类健康飞速发展。全球首款HPV疫苗的上市,为子宫颈癌的预防及消除提供了可能,助力加速子宫颈癌的消除进程。WHO发布的疫苗临床评价指南,通过免疫原性、保护效力、保护效果及安全性等四大权威标准帮助科学评价疫苗品质。九价HPV疫苗(酿酒酵母)证据链完善,是目前唯一符合WHO四大评价标准的九价HPV疫苗。在中国,九价HPV疫苗(酿酒酵母)已获批用于16~26岁的男性,开启了中国“男女共防HPV,共创免疫预防新时代”。
▲余楠教授作报告
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与女性生育力保护
贾英教授分享了《宫颈癌前病变与生育力保护》。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缓慢且逆转可能性高,已成为防控体系中实现早诊早治与生育力保护的关键环节。在生育保护需求增强的背景下,分层管理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传统宫颈切除性手术面临严格的指征选择和长期管理的挑战。与此同时,新兴的微创与无创技术不断发展。光动力疗法在疗效、安全性及生育力保护方面展现出多维度的临床应用潜力,能够满足医患迫切的临床治疗需求。其中,新一代便携式光动力药械组合(APL-1702),HAL软膏带来更好的组织选择性,光源技术升级带来治疗舒适度和操作便捷性,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及生育友好的治疗方式。
▲贾英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
熊家强教授、祝达教授、赵良平教授围绕男女共防HPV感染在加速消除子宫颈癌中的重要意义,CIN2(宫颈上皮内瘤变二级)的治疗策略,有子宫颈病变治疗史或子宫体切除但保留子宫颈的女性是否还应接种HPV疫苗,以及针对我国子宫颈癌三级防控现状不理想等问题分享了他们的专业见解和建议。在医防融合的背景下,实现国家消除子宫颈癌的(90-70-90)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这包括提高公众对HPV疫苗的认识和接受度,加强医疗机构的预防服务能力,以及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专家们建议,应通过健康教育、媒体宣传和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提高女性对HPV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并鼓励她们积极参与预防接种。
▲讨论嘉宾
会议最后,韩丽萍教授、薛凤霞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子宫颈癌防控方向提出了建议。
本次学术交流会为子宫颈癌的防控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推动我国子宫颈癌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