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于2021年发起“达放异彩内异症病例大赛”,邀请广大中青年医生以线上形式分享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疑难病例,并邀请国内知名妇科专家对病例的诊疗过程予以专业点评,旨在推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规范化诊疗,推动专病学科建设和专科人才培养。


经过近2个月的角逐比拼,最终有8位选手脱颖而出,入围全国总决赛。现对优秀选手病例及专家点评进行整理发布,供广大妇产科医生学习交流。



优秀病例五



作者:刘洪雪医生

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



图片

病例概况

患者女性,22岁,于2012年7月“因经期腹痛3年,超声检查提示附件囊肿1个月”为主诉就诊。

现病史
患者13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30~35天,近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经期腹痛,疼痛程度较轻,偶尔服用解热镇痛药物,效果欠佳。1月前外院体检行妇科超声检查,提示右附件区囊肿,大小约3.8 cm*4.2 cm,内含细密光点。

婚育史
未婚,有性生活,G0P0,暂无生育计划。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体重指数(BMI)18.07 kg/m2,营养中等,全身查体无特殊。

妇科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通,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大小正常,活动度可,无压痛,右附件区扪及一个大小4 cm包块,囊性感,活动可,压之胀痛感,左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2020.7.18月经第7天):子宫前后径约4.2 cm,子宫内膜厚0.3 cm,右附件区探及一大小3.9 cm*4.1 cm囊肿,内含细密光点,考虑卵巢内异症囊肿可能,左附件区未见确切异常。

生化检查
CA125:44.8 U/ml。

初步诊断
通过对20项关于内异症临床诊断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了内异症的临床诊断,建议从患者的症状、病史、专科体查和辅助检查这四个步骤来提前诊断内异症,减低长期延迟诊断带来的不良影响。

  • 症状:经期腹痛

  • 病史:痛经,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不敏感

  • 专科查体:内异症相关包块

  • 辅助检查:卵巢内异症囊肿超声表现


综上,这例患者临床诊断为右侧卵巢内异囊肿。

图片

治疗过程

2012年7月
药物选择:长期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COC)。

管理策略:每半年来院复诊,复诊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妇科检查、经阴超声及CA125等检查。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减缓疾病进展。

2014年5月
有生育要求,遂停用COC,自然试孕。

2015年4月
经自然试孕及排卵检测后试孕失败,遂接受彻底手术治疗,术后采用GnRH-a治疗3月。

2016年1月
停用GnRH-a后自然妊娠,于2016年10月顺产一名女婴,此后未复诊。

2019年10月
继发不孕1年半复诊,自诉要求进行第二次手术。此次复诊情况如下。

症状:产后1+年月经复潮,未定期复诊,未避孕未孕,近1年经期腹痛逐渐加重,轻中度疼痛。

体征:子宫后倾,右附件区扪及5 cm大小的囊肿,活动性差,粘连;左附件区增厚,未扪及明显包块,后穹窿未扪及明显触痛结节。

生化检查:CA12577.65 U/ml;FSH:6.56 mlU/ml;LH:5.21 mlU/ml;AMH:2.9 ng/ml

超声检查:子宫后位,前后径4.8 cm,子宫内膜厚0.4 cm,双附件区均探及囊肿,右侧囊肿4.6 cm*5.1 cm,左侧囊肿2.0 cm*2.1 cm,壁厚,液不清。

拒绝二次手术,建议经阴道穿刺抽吸囊液,辅助生殖治疗。

2020年10月
经促排卵、体外受精共获得冷冻囊胚9枚,胚胎移植3次失败,暂时放弃辅助生殖治疗,要求保留生育能力,药物长期管理来诊。

药物选择:月经第5~25天服用地屈孕酮10 mg bid。

管理策略:每3~6月复诊一次,复诊内容包括症状、妇科检查、经阴超声、CA125及肝功能等。

治疗目标:保留月经及生育功能,减缓疾病进展。

2021年9月
定期随访,规律口服地屈孕酮11个月,未受孕,在此期间月经规律,无明显经期腹痛,复查超声提示子宫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

图片

病例分析与思考

1、内异症的诊断标准变迁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激素依赖性、慢性炎症疾病,腹腔镜检查下的盆腔病灶及活组织病检是国际公认的诊断“金标准一直以来内异症存在诊断延迟现象,国际上已达成共识的内异症诊断延迟的定义为:从出现疼痛症状到手术确诊内异症的时间发生延迟。通过对20项关于内异症临床诊断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了内异症的临床诊断,建议从患者的症状、病史、专科体查和辅助检查这四个步骤来提前诊断内异症,减低长期延迟诊断带来的不良影响。

2、对临床诊断内异症的患者,推荐尽早开始经验性药物治疗

(1)加拿大妇产科医生协会推荐向怀疑内异症的女性提供激素治疗(如孕激素),并向患者说明无论疑似或确诊的内异症,激素治疗能够缓解疼痛,并且对生育力无远期负面影响。

(2)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推荐尚未确诊内异症或将被确诊内异症,伴有盆腔痛症状的女性,采取内异症相关治疗可能使女性获益,包括缓解症状,减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3)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学会推荐对于手术确诊,或切除病灶前、等待腹腔镜确诊的患者,采用一线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者,部分女性采用二线药物治疗可能成功,从而避免手术治疗。

3、如何正确看待内异症的手术指征?

手术作为内异症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可以明确诊断疾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受孕率等。当前国内外关于内异症手术指征的主要观点是,卵巢内异症囊肿直径≥4 cm,或合并不孕、腹痛、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但如何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呢?2017年意大利罗马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多名教授共同提出了MISE评分,用于评估卵巢内异症患者在何种情况下适合手术,其中涉及多方面因素,主要有囊肿大小及生长速度、疼痛程度、不孕、超声典型表现、癌症病史、复发卵巢内异症、年龄等,评分≥3分推荐手术。由于该患者较年轻,超声表现较为典型,轻度痛经,目前暂时没有生育要求,结合各项指标综合考虑,不推荐患者此时进行手术治疗。


4、腹腔镜下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有何影响?

为评估腹腔镜下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测量了43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9个月的内分泌水平,测量指标包括AMH、FSH、LH、抑制素B(INHB)和雌二醇,以及超声测得的窦卵泡计数(AFC)。手术均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结果显示手术对卵巢有损害的可能。

  • 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所有囊肿壁均包含有正常卵巢组织;

  • 术后血清AMH浓度明显降低(P<0.01);

  • 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卵巢体积明显缩小(P<0.01),但AFC没有明显改变;

  • FSH、LH、E2、INH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 故应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力求经过一次充分手术就彻底清除内异症病灶。


5、重复手术对卵巢损伤更大吗?

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因盆腔痛或不孕而采取腹腔镜手术切除单侧卵巢内异症病灶的患者,首次手术17例,因复发再次手术11例。组织学评估切除下来的囊肿壁厚度及连带的正常卵巢组织;超声检查手术侧及对侧卵巢的AFC和卵巢体积,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得出如下结果。

  • 复发患者的囊肿壁厚度显著大于首次手术者;

  • 复发患者囊肿壁中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厚度和卵巢正常组织厚度显著大于首次手术者;

  • 再次手术者的卵巢体积显著低于首次手术者。


6、指推荐最大化使用药物治疗内异症患者,减少重复手术

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2014年的内异症相关盆腔痛治疗委员会意见推荐,内异症患者的治疗将“最大化用药治疗、减少重复手术”作为目标。
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学会2013年的内异症管理共识认为,相对于再次手术,首次手术具有更好的效果,应尽量避免多次重复手术。

综上所述,内异症患者需要长期管理,甚至终生管理,管理理念也由二次、重复手术为主变为以药物为主导、以患者的生育需求为指导的模式。不管药物还是手术都仅仅是作为我们治疗的“武器”,治疗理念才是临床医师要传播和学习的重点。规范手术时机、重视术后管理,使患者的手术获益最大化、手术损伤最小化,是卵巢内异症患者长期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图片

专家点评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辉教授点评


该病例回顾了患者长达9年的病史及治疗方案,明确了内异症的诊断,并且根据患者是否有生育需求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患者经过保守治疗、自然试孕无效后,选择手术治疗。国内外关于内异症手术指征的主要观点为卵巢内异症囊肿直径≥4 cm,或合并不孕、腹痛、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该病例具有手术指征,此时选择手术时机成熟。


患者术后未进行长期管理,手术3年后囊肿>5 cm,提示卵巢内异症复发,而重复手术对于卵巢损伤更大,应该避免再次手术。该病例在复发后予以阴道穿刺抽吸囊肿,予以口服地屈孕酮进行药物长期管理,在保留生育功能的情况下减缓疾病进展。在后续随访过程中,观察到患者月经规律,无明显经期腹痛,复查超声提示子宫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表明治疗有效,体现药物长期管理的必要性。


刘洪雪医生对该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疗措施合理,体现了根据患者不同的需求采取个体化的处理手段。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存在局限性,术后容易复发,内异症应被视为慢性病,明确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最大化药物治疗,减少重复手术损伤卵巢功能。对于内异症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管理,选择药物治疗是内异症患者长期管理的关键环节。







10月30日 13:30



达放异彩内异症病例分享全国总决赛

即将启幕

究竟谁将问鼎冠军,摘得桂冠?

欢迎在线观看直播

见证荣耀时刻~



扫描二维码

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