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达人100芬 妇产科精英医师病例分享大赛是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于2021年在各地举办的妇科内分泌病例比赛及优秀病例推广项目之一,旨在进一步提升国内妇科医生对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认识程度、规范化诊疗与管理水平。


2021年9月25日,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包州州医生荣获大赛一等奖,另有3名医生获二等奖,4名医生获三等奖。现对获奖选手参赛病例及专家点评内容进行整理发布,供广大妇产科医生学习交流。



获奖病例五



作者:盖源医生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图片

病例概况

患者,女性,34岁,2020年7月以“经期延长伴经间期出血3个月”为主诉就诊。

现病史
既往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30~40+天,经期5天,近3个月经期延长至7~8天,伴间断经间期阴道出血,点滴量,持续数天净,无痛经,无下腹痛,无性交出血。2020年6月外院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2 cm偏强回声,性质不明。2020年7月于我院就诊,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膜厚0.19 cm(单层),宫腔内1.2 cm*1.1 cm*0.7 cm偏强回声,内见血流信号,息肉可能。2020年8月,复查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0.7 cm,宫腔内1.2 cm*1.1 cm*0.6 cm偏强回声,内见血流,息肉可能。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疾病史。

家族史:否认恶性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月经史、生育史:17岁初潮,平素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30~40+天,经期5天;已婚,G0P0,有生育要求。

体格检查:血压116/70 mm/Hg,体重指数(BMI)21.1 kg/m2,正常体型,一般查体无特殊。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特殊,宫颈光滑,未见赘生物,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尚可,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包块及压痛。

辅助检查
宫颈筛查:2020年9月,TCT未见恶性细胞和上皮内病变细胞(NILM);2020年9月,HPV高危型阴性。

激素六项:外院检测,未见具体结果;2020年6月11日,LH排卵预测试验阳性。

甲状腺功能2020年9月TSH:1.81 mIU/L,TPOAb阴性,ThAb阴性。

图片

诊断思路

从病史出发的异常子宫出血(AUB)诊断思路分析,患者34岁,近3个月出现经期延长及经间期出血,患者有生育要求,血HCG阴性排除妊娠;2020年6月8日,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回声异常,宫腔息肉及赘生物待排除;患者体重无明显增加,精神情绪无波动;甲功正常,无服药情况。

(一)初步诊断
  • 宫腔占位?

  • 子宫内膜息肉?

  • 子宫内膜增生症?

  •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


(二)异常子宫出血(AUB)
  • AUB-P?

  • AUB-O?

  • AUB-M?


(三)治疗方案
  • 子宫内膜活检?

  • 诊断性刮宫?

  • 宫腔镜探查?


2020年10月14日行日间宫腔镜手术+分段诊刮。

(四)术后病理检查
  • (宫腔内镜)子宫内膜呈增生期反应,局部腺体复杂性增生;

  • (宫腔息肉)子宫内膜息肉伴上皮嗜酸性乳头状化生。


(五)术后诊断
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息肉。

图片

治疗经过

2020年7月,妇科门诊初诊;2020年10月14日确诊,行宫腔镜手术,术后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每日2次,每次10 mg。


2020年10月,病理检查异常,评估拟定治疗方案,自本月22日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专科门诊改用地屈孕酮方案,月经第13天起服用10 mg,每日3次,共12天停药。


初始治疗后1个月:11月13日少量阴道流血,至11月24日经量相同,停止使用地屈孕酮。第一次超声评估子宫内膜0.5 cm,未见异常;双卵巢多囊改变。


初始治疗后3个月:2021年1月,月经周期26天,经期5天,无经间期出血;超声检查示子宫内膜0.47 cm,双卵巢多囊改变。


2021年3月,第一次组织学评估,地屈孕酮方案第4周期,无痛诊刮,病理完全逆转,子宫内膜呈早期分泌反应。

2021年5月,超声影像学随访正常。

子宫内膜逆转后管理方案
  • 监测排卵,积极试孕;

  • 定期超声影像学检查;

  • 如无排卵,后半周期使用地屈孕酮。


子宫内膜逆转后2个月
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5天,无异常出血;超声检查示子宫内膜0.2 cm,宫腔未见异常。

随访情况
  • 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5天,无异常出血;

  • 2021年4月,连继监测4周期,有排卵,未孕;

  • 2021年8月,无优势卵泡,月经日AMH:8.06 ng/ml;

  • 2021年9月,有排卵未同房,建议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


后继管理方案
试孕,评估生育力;子宫内膜逆转后6个月再次评估。

图片

治疗思考

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综合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患者教育、体重管理、遗传评估、高危因素管理、药物治疗、合并症治疗等方面。

(一)初始管理与宣教
  • 20年子宫内膜癌风险<5%,大多数随访中自行缓解;
  • 关注可逆性高危因素(肥胖、HRT等);
  • 明确可逆性危险因素:规范、定期组织学随访;
  • 孕激素治疗获得更高缓解率(89%~96%);
  • 随访中无自行缓解、AUB患者,推荐孕激素治疗。

(二)首选药物保守治疗
2016年RCOG/2019 SOGC指南
  • 推荐LNG-IUD作为一线治疗;
  • 小剂量孕激素连续方案优于周期性方案。

2017年中国共识
  • 单纯孕激素口服或局部治疗为首选;
  • 孕激素后半周期序贯治疗;
  • 推荐药物:地屈孕酮10~20 mg/d,月经第11~16天起,用药12~14天。

(三)孕激素治疗周期
  • 6个月(RCOG/SOGC指南)
  • 3~6个月(中国指南)

(四)保守治疗随访
  • 组织学评估随访:至少6个月一次;
  • 终止随访:至少连续2次、间隔6个月组织学随访阴性;
  • 高危因素(BMI>35等):连续2次、间隔6个月随访阴性,之后随访间隔延长至1年;
  • 子宫内膜逆转后可通过放置LNG-IUD用于长期管理;
  • 治疗结束后若再次出现AUB,需考虑疾病复发可能,进一步诊治。

(五)手术治疗不作为首选
子宫切除术不作为首选子宫切除时建议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不推荐子宫内膜消融术。

图片

(六)治疗及随访期间组织学监测手段的选择
1、子宫内膜活检术
  • 操作简便,疼痛感最弱,患者接受度最高;
  • 对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检出敏感;
  • 对良性增生的诊断准确度低;
  • 对息肉、肌瘤、萎缩性内膜的诊断准确度最低。

2、诊断性刮宫术
  • 局麻下疼痛明显,患者接受度低;
  • 局灶性病变有漏诊风脸。

3、宫腔镜检查术
  • 静脉麻醉下患者接受度较高;
  • 直视下操作,识别准确度高;
  • 操作复杂,损伤及手术风睑最大,费用高。

4、子宫内膜活检术 vs. 诊刮术
  • 病理诊断升级率:36.7% vs. 21%;
  • 孕激素治疗中监测符合率:病例诊断一致率仅63.1%;孕激素治疗引起子宫内膜萎缩,加大了子宫内膜吸取活检取材进度,并非用于疗效监测的可靠方式。

图片

诊疗体会与心得

(一)诊疗过程中的“遗憾”
  • 无激素六项:近期监测产生优势卵泡,目前PCOS诊断诊据不足/偶发不排卵,AMH升高,存在多囊倾向;
  • 未充分评估生育功能:宫腔镜术中是否同时行输卵管通液术;
  • 全生育周期管理:若辅助生育过程中再次出现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建议监测月经情况,必要时后半周期采用地屈孕酮;为避免只看“局部”、不看“全身”,建议到子宫内膜增生症专病门诊MDT。

(二)诊疗过程中的“心得”——多科室协作+信息化全程管理
  • 日间手术中心快速流程及宫腔镜评估;

  • 子宫内膜增生症专病门诊信息系统全程管理;

  • 妇科门诊手术室开创无痛诊刮,缓解痛点;

  • 生殖内分泌科辅助生育;

  • 管理内科代谢综合征。


图片

专家点评

从盖源医生的病例分享中可以得知,这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整个病例归纳得比较完整,课件制作和病情分析也十分到位。首先,患者主诉经期延长和经间期出血3个月,而从月经周期30~40+天、经期5天当中可以看出患者既往已存在月经稀发的表现。育龄期女性出现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查询原因是最主要的,从而进行对因治疗。肥胖、PCOS、高泌素血症以及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因。虽然患者体重正常,但是病例中并未提及性激素、多毛、痤疮、黑棘皮症等,在排除异常子宫出血(AUB)患者其他病因的过程中,查体是诊断疾病非常必要的参考条件之一,特别是对于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


其次,患者半年内出现3次慢性AUB,究其原因有月经紊乱、AMH及卵巢多囊样变,因此PCOS诊断成立。病例中提到了排卵试纸检测,显示患者存在排卵,而在PCOS患者中月经紊乱并不是完全无排卵,其中包括排卵稀发、月经稀发和闭经等,1年之内少于8次的排卵都属于排卵稀发。此外,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诊刮术,更加进一步证实患者没有排卵,故PCOS的诊断可以成立,AUB的原因也正是PCOS,从而导致月经紊乱、不孕等症状。


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盖源医生分析得非常全面。根据检查,患者目前有排卵、未怀孕,即使是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也可归为无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症,其恶变率在十年之内不超过5%,因此可以通过促排卵来纠正病因,以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形成保护,是从根本上治疗育龄期女性的最佳方式。


再者,患者34岁,已错过最佳的生育年龄,无人流史、无宫腔手术史,之后的治疗应将重点放在改善代谢及监测排卵上,甚至可选择人工授精的方式。从盖源医生的病例汇报可以看出,其所在医院对此类疾病患者的综合管理能力很高。


要强调的是,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生育问题均与排卵障碍有关,应给予患者促排卵治疗,并将涉及因素告知患者。子宫内膜开始出现非典型性增生,虽癌变率较低,但为防止病变进展,治疗以尽快怀孕为主,患者知情后应该会配合理解。


补充一点,基础体温监测可作为诊断的标准之一。基础体温双向升高亦可作为停药的指征,其原则是患者可自行排卵。就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讲,基础体温监测是较为可靠的指标,在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的治疗当中也是非常实用的监测方式。